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然后君子之交,(https://xueqiu.com/2359262714/294491807)
2003年前后,已是电池大王的比亚迪除进入造车业外,也开始涉足代工行业。2006年,比亚迪成为仅次于富士康的第二大手机代工厂。2007年,比亚迪将羽翼渐丰的代工业务剥离,成立“比亚迪电子”并在香港上市。不过,近年来,随着比亚迪汽车销量的突飞猛进,代工收入在营收中所占份量已大不如前。代工业务会成为比亚迪的明日黄花吗?
一、规模扩大、占比下降的代工业务
从近5年数据看,2019-2021年,比亚迪代工规模保持逐年增长,在营收中的占比则基本在40%上下浮动。从2022年开始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狂飙,情况发生了变化。当年代工收入虽增长14.30%,占比却下降了16.7个百分点。到了2023年,代工收入首破1000亿元,比2019年实现翻番,但占比已跌至不足两成。刚好印证了那句话:“不是我不努力,实在是大哥太优秀!”
二、扩张的代工业务
虽然代工业务的光芒被汽车业务遮住,但并不影响比亚迪做大这块蛋糕的决心。
2023年12月底,比亚迪电子以20.1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42.9亿元)的对价,完成对Jabil Inc.(捷普)位于成都、无锡的产品生产制造业务的收购。这是比亚迪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收购。卖家捷普是“苹果供应链”重要成员,在知名EMS(电子制造服务)研究机构MMI发布的“2022年全球50大EMS服务厂商”榜单中排名第四,比亚迪电子则位居第六。
根据收购公告披露的模拟财务数据,目标业务在上一财年(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)的营收为42.60亿美元,约相当于比亚迪电子2022年该项收入的28.26%。这也意味着,借助本次收购,比亚迪电子将进一步拓展客户与产品边界,进入新的增长周期。今年3月20日,王传福在上海与苹果CEO库克见面,并一起参观比亚迪展台,也为这次收购增添了更多想像力。
三、不可或缺的代工业务
实际上,比亚迪对代工业务情有独钟,是因为其仍有价值,仍不可替代。
首先,代工业务虽毛利不高,但胜在稳定,不拖后腿。从近5年数据看,除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,公司跨界成为全球最大口罩生产商,以及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十年来最低的特殊情况外,比亚迪代工业务毛利率基本在7%~9%之间浮动。也就是说,只要有单可做,就稳赚不赔。而且随着代工规模的不断扩大,贡献的利润额也水涨船高。
其次,代工业务可有效对冲其他业务下行风险。汽车、代工、电池被视作拉动比亚迪发展的“三驾马车”,但三者并不总是相向而行。当其他业务遭遇困境,代工业务常常担当“稳定器”的角色,起到“东方不亮西方亮”的作用。
例如,2019年受补贴退坡影响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3.42%,所占比例由上年的40.31%骤降至31.43%。所幸的是,比亚迪抓住了当年伟创力(Flex)与华为“分手”的契机,迅速成为华为手机主要代工厂。代工收入同比上升26.40%,占比达到41.79%的高点,较上年提升9.32个百分点。加之电池业务也实现了正增长,三者对冲之下,2019年公司总收入同比仅微降1.78%。
再次,代工业务使肥水不流外人田。比亚迪以高度垂直整合著称,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,而强大的代工能力正好派上用场。从数据看,2019-2021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亚迪电子营收的比重保持在2%~4%上下。2022年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实现飞跃,当年增长超过2倍,新能源汽车业务在比亚迪电子的占比升至8.64%,实现翻番,到了2023年更是超过一成,达到10.85%。而根据比亚迪电子披露的信息,除了自供外,其还将加深与国内外车企客户的合作,致力于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全球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。
四、以平常心看待代工业务
虽然代工业务好处不少,但也有短板,其中最明显的是容易受制于大客户,比较被动。就比亚迪而言,全球智能手机、PC、平板电脑出货量的增减,都会直接影响到代工业务的订单。因此,对其寄予的期望也不必过高。毕竟,有新能源汽车业务这么优秀的“大哥”顶着,只要能够自食其力,不添乱,尽量多做点贡献,就已经算是成功了。
$比亚迪(SZ002594)$ $比亚迪电子(00285)$ #新能源汽车# @今日话题